江西省峽江縣贛峽板鴨廠
峽江:江西省中部,贛江母親河邊的一顆璀璨明珠。京九鐵路,贛粵高速,105國道穿縣而過,交通十分便捷。道教名山玉笥山位于本縣東部,玉笥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。本廠便坐落于風景秀麗的玉笥山旁。在峽江,遠在南唐以前就有養(yǎng)鴨的傳統(tǒng),經(jīng)過千百年的馴化和改良,逐漸培育出一種名叫“紅毛鴨”的優(yōu)良鴨種。此鴨,體態(tài)勻稱,臀部圓肥,板鴨成形美觀。尤其是脫毛后,皮下不留毛腳,是板鴨出口的重要檢驗標準,堪稱板鴨中的上品。
南安板鴨是江西著名的傳統(tǒng)特產(chǎn),形、色、香、味俱全,馳名中外,有500多年的生產(chǎn)歷史。一直為港、澳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地區(qū)視為席上珍品?!?br> 南安板鴨發(fā)源于大余縣南安鎮(zhèn),其特點是:桃圓形,皮色奶白、瘦肉醬色,肉嫩骨脆,尾油豐滿、味香可口,素有“臘味之王”美稱。板鴨加工簡單,將鴨退毛后,用粗鹽腌泡,再盤型壓扁,經(jīng)陽光曬干出油,即可享用,一般立冬后至次年春之前,味色較好。今為席上佳肴饋贈禮品?!?br>
正宗南安板鴨,因原產(chǎn)南安府(今大余)而得名,早在宋、明期間即有生產(chǎn)。這種板鴨外形美觀,顏色潔白,皮薄肉嫩、骨脆味香,是臘味中的上品。
南安板鴨:有500多年的生產(chǎn)歷史,100多年前就已暢銷東南亞、香港、澳門等地,
本廠特聘南安板鴨名師,傳承傳統(tǒng)工藝結(jié)合現(xiàn)代科技予以發(fā)揚光大;特色是皮色潔白,皮薄肉 嫩,骨脆可嚼,尾油豐滿,味香可口等。鴨體扁平,外形桃圓,肋骨“八”字形,背部與翅骨及腿骨平行,呈倒“八”字形,尾部半圓形,尾油豐滿不外露,肥瘦分明,有獅子口、雙龍珠、雙掛鉤、關(guān)刀形等形狀,白邊一指寬,皮色奶白,瘦肉醬色,咸淡適中。將鴨腌制曬干后,需食時,放在鍋內(nèi)蒸熟即可。本廠板鴨以其制作考究,外表美觀,香濃味純,咸淡相宜,瘦肉甘香、肥肉不膩,南北適合等特點,享譽省內(nèi)外,是席上佳肴和廣大消費者食用及饋贈親友所必備之佳品。
食用方法:煮制前先用溫熱水浸泡6-8分鐘,洗一次,再用清水沖洗一次①放入鍋內(nèi)蒸熟(用壓力鍋蒸熟最佳),取出稍涼后 切成長方形小塊裝盤即可食用。②切成小塊拌入生料(尤其是糯米),一道煮熟便成香味可口的臘米飯。亦可先切成小塊,在八成熱的食油中稍炸熟,再佐以大蒜、冬筍、辣椒等佐料小炒,食味甚佳?!?br>